「联想」柳传志带走了江湖对错
一代教父,事了拂衣去。
12月18日,联想控股公告称,柳传志提交书面辞呈,辞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自2019年12月31日结束后生效。
柳传志以及一同辞职的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在发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在我们的整个企业生涯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犯过不少错误,遇到过许多挫折。我们曾攀上高峰,也曾跌入深谷,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用生命的精华在交付成长的学费,收获存在的资格。”
这位75岁高龄的中国企业家领袖,不活跃在第一线许久,大约早已决定离退。
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柳传志身上的标签非常复杂。他既是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中国企业家领袖、马云偶像、雷军恩人、王健林大哥、冯仑的老师,又在其数十年的从商中伴随着争议、谩骂甚至仇恨。
有人说他是把联想做成全球性企业的功臣,也有人认为他的“贸工技”路线是导致联想成为“高科技含量最低”科技公司的根源。
随着柳传志正式告别舞台,他的得与失,是与非,都将化为中国企业40年巨变的缩影和注脚。
01联想脱帽
柳传志是联想的实际缔造者。
他推动联想从一个20万元起家的国有企业,发展为年收入3500亿元的混合所有制现代公司,在整个过程中集缔造者和职业经理人为一身。
股权改制是柳传志对联想后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功绩之一,即便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质疑。
“红帽子”曾是中国企业发展前期的保命符,能够在许多生死攸关的时候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是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在恰当的时候摘帽,给予管理层和员工适当的股权激励,理顺产权关系,就面临着激励不足的问题。
摘帽的过程无异于闯地雷阵,处理不当就可能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
联想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红帽子企业,在产权关系上它是隶属于中科院计算所的国有企业,但是在后期的发展路径上,又与民营企业相似,面临着多元化发展改革和员工股权激励的问题。
联想的股权改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制的标杆案例。
1994年,北京联想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控股公司,香港联想公司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北京联想持有上市公司38.78%的股权。而中科院通过100%持有联想集团控股公司的股权间接控制上市公司。
1998年,中科院计算所改制,千余人缩减到百人,大部分人并入联想集团。联想员工持股会(640人参与)成立,并在这一年获得了35%的分红权,可以分享企业经营的净利润。
到2001年 ,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改制,更名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注册资本增加到6.6亿。员工持股会用未分配的历年利润购买了联想控股35%的股权,自此形成了中科院出资4.3亿元占65%,联想员工持股会出资2.3亿元占35%的联想控股公司股权结构。
这依旧保持着国有控股地位。
而中科院慷慨地让出35%的股权,将35%的利润归在联想员工名下,亦有效激励了创业人员,让一批创业员工满意的退出,为后来的新生力量让路。
随着2000年联想一拆为二,联想控股进入多元的投资领域,各路子公司和业务逐渐开始壮大,联想控股的新员工大多具有国际背景,来自跨国机构。
柳传志说:“如果‘一股独大’,确实难保说我退休以后,后面同事是不是能长期的做下去。”
联想控股改革的决定性时刻是在2009年9月。
当年中科院将29%的联想股权转让给泛海控股,从绝对控股股东降为相对控股第一大股东。联想身上的国有印记进一步变淡。
这是一场充满争议的股改。
泛海的掌门人卢志强与柳传志是多年好友,两人在生意场上和私下都关系匪浅。他们还同是泰山会成员,卢志强1985年创立中国泛海,比柳传志晚一年。
据报道,2004年,卢志强遭遇资金困境,向其伸出援手的就有柳传志。
其次是接手的条件像是为中国泛海“量身定制”。中科院对于受让方的条件要求相当“具体” ,包括成立时间、注册资本 、盈利能力以及所涉及领域均有明确的规定 。而中国泛海与这些要求恰到好处的吻合。
最后是转让价格。27.5亿元看起来着实有点便宜。彼时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约 44%股份 ,持神州数码约18%的股份,以当年9月份两家公司的市值来算,联想控股所持权益市值超过150亿港元 。再加上联想控股拥有的地产公司和多个投资子公司,29%的股权,27.5 亿元的成交价 ,似乎买到就是赚到。
官方对转让价的解释是:“市值有高低起伏,因此此次转让价格并未参考市值 ,而是按照国有资产转让当中通行的净资产估值 。”
但从种种便利来看,牵扯到多方利益的股权转让,中科院和柳传志等管理层达成了非常强的一致性,才能一路绿灯。
2012年,泛海控股以协议方式将其所持联想控股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了北京联恒永信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联恒永信是联想控股的另一个员工持股平台,其中杨元庆、朱立南等联想系高管在其中有较大持股比例。
这次股改虽然争议不断,但从结果来看,联想从此成为一家正常的市场化企业,为后来的发展理顺了道路。
02强硬派
在发展的道路上柳传志和王石有些像。
两人在创业初期,都是依靠体制的资源和优势发展企业。企业长大后,迅速开始股份制化,管理团队话语权越来越大。
两个人都以“名”为重,与他们缔造的企业所产生的社会财富来对比,二者的个人财富不足为道。没有闷声发大财,反而在名声上最大化。
两人都奉行强人政治,在创业之初都是公司的绝对领袖,说一不二。
王石现在外露的形象是睿智温和,但上世纪90年代主导万科拼杀时,“暴躁”是他的代名词。
当时北京有几位记者采访王石,上来就说:“你是个传奇人物,我们慕名而来,听说你脾气非常大,光大哥大就摔坏了四个。”
强人政治可以归类为一种那个时代特有的现象。
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生长环境缺乏规范,创业者的资源非常有限,需要强权人物领军杀出一条生路。而等到企业真正解决了生存问题,其带头人自然有了无可比拟的威严。
王石在自传里对这种现象有过阐述:“权威是一种资源,但在不规范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权威人物,往往会带来伴随着夸大权威作用的个人崇拜、易于冲动、好大喜功、脾气暴躁等恶习。”
与王石外露的暴躁相比,柳传志把爱将孙宏斌送进监狱,在与老搭档倪光南的斗争中最终获胜,都能让人感知到这个老人温和外表下的强硬。
孙宏斌入狱的故事版本太多不再赘述。
孙宏斌出狱后借着柳传志的50万启动资金创立的顺驰,英文名叫:SUNCO。
“SUN”是孙宏斌的姓,“CO”是英语单词“公司”的缩写。
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这是我老孙自己公司,我亲自创立的,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03先把饭碗端稳
2019年7月30号,王兴在饭否上写到:
“相比于「技工贸」,柳传志老先生当年主张的「贸工技」路线并没有错。事实上,华为正是沿着这条路线发展起来的,从早期代理程控交换机到自己造程控交换机再逐步深入各方面的研发乃至于自己做芯片和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关键是从贸到工之后没有停,真的搞了技。”
王兴的评述颇为准确。现在回过头去评述当年倪柳之争,就像论述奇葩说里面的辩题一样,从不同的角度都有各自不同的道理和逻辑。
倪柳二人一个是选择先扎根技术理想为上,一个是选择先挣钱活下去。但那时联想更需要赚钱先好好活下去。
做企业如烹小鲜,相比于先后的重要性,“度”的把握更加重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适合策略,非常考验企业和领导者的判断力。如果当年是坚持倪光南的路线,在PC市场竞争激烈的90年代,联想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到今天甚至可能不存在了。
可惜联想在从贸到工之后,并没有在“技”上做出更大的突破和投入,造成的局面就是今天联想被普遍诟病科技含量太低。
矛盾的地方在于,选择将技术置后先搞经营,但后来经营的麻烦也不断,联想并没有随之安逸,技术的壁垒则越堆越高,产业链高度成熟,联想再想去做技术已经是更难的一件事。
选择问题把联想控股变成了今天这样一种“双轮驱动”战略的多元化公司。
一手实业一手金融投资,听上去也不错。
很多人不了解联想的全貌,相比于联想集困囿于PC市场难以前进的状态,母公司联想控股呈现出一种全面开花的资本帝国的形态,目前已涉足IT、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以及先进制造与专业服务五大领域。
总体上看,联想控股在投资策略上呈现出一种保守的状态,要“先把饭碗端稳”。
柳传志说:“联想控股投资的方式战略挺清楚,除了我们的财务投资以外,在战略投资类型里,第一我们要先选不确定性中最确定的因素,让我们先把饭碗端稳。”
企业的宿命论、基因论是个非常不科学的论调,但若把联想今天呈现出的状态以“保守”基因论来联系,你会蓦然会发现逻辑上是非常自洽的。
没有对错,只是选择的结果。
如今,一代传奇就此谢幕,将联想这艘巨舰留给后来者。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以上便是柳传志带走了江湖对错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的同时想要了解更多联想资讯消息,可关注狩猎财经的更新。
本文标题:[「联想」柳传志带走了江湖对错] 地址:[ http://www.selluck.com/shishiredian/11381.html]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